從智能制造開始,基本上一年一個概念或者重點,慢慢的智能制造也在逐步的淡化。但不可否認的是,之前的這些概念大部分都是在說技術,而不是在說業務或者說目標。也許我們應該問一下,假設我們實現了所謂智能制造,實現了所謂工業互聯網,那企業自然而然的就達成了自己的目標了?只見手段不見目標,就如同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一樣。換句話說,恐怕很少有哪個隱形冠軍是因為智能制造技術優秀才成為隱形冠軍的,甚至在數字化技術興起之前,就已經成為了隱形冠軍。
做事情是需要向終而始的,作為企業來說,也不應該迷失了自己的初心目標。所以這兩年提出來的數字化轉型以及新質生產力,相對而言,還是帶有目標性質的。
對于制造業來說,個人感覺現在很多技術并不符合傳統的認知思路:源于實踐高于實踐再用于指導實踐?,F在很多的技術其實并不是來自于制造業甚至工業本身的實踐,而是來自于其他領域。所以就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比如當民生領域的5G想要推向工業的時候就說5G當初就是為工業而生的。比如有一段時間天天苦苦尋找人工智能在制造業當中的應用場景。諸如此類的這種味道對嗎?我感覺不對。
其實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話語權不均衡導致的,政府、技術開發者、企業處于不同的位置,現在看來,屁股決定腦袋的這個原則,政府和技術開發者做的還是不錯的,而企業在這個方面做的就有點差強人意了。按理說這是最不應該出現的局面,企業應該是最有定力的源頭推動者才對。
十幾年前參與了一系列技術基礎類的數字化造船軟課題研究,當時印象最深的是美國的NSRP(國家造船研究計劃),持續地跟蹤了多年這個計劃的組織以及年度指南信息,感覺最有特點的是這個計劃雖然號稱國家名義,但實際上是行業內的領軍企業聯合主導的,在當時的年代還是取得了很多的成就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我們學習參考的主要來源。不管是正向借鑒還是反向借鑒,都是值得思考的一件事情。
回過頭來說,這么多的概念亂花紛飛,尤其現在,今天被CHAT GPT刺激一下,明天又被SORA刺激了一下,作為制造業來說,如果盲目的跟風跑,恐怕南轅北轍的結果也就不遠了。
制造業者還是應該立足自身,哪怕采取極端的態度,尋求自己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要達到的目標才行,在此基礎上再尋求技術手段,應該才是應有之義,也是順其自然的。
目前的這種局面也導致了另外一種現象自然而然的發生,就是很多制造企業在組織自己的數字化團隊來進行相關技術研究和系統的開發實施,只是其中有很多噱頭或者是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隱含味道在里面。但整體上來說,這個趨勢應該是挺好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尋求外面的合作,問題需求都非常的清楚。就如同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好像總是接到華為發的解綁問題的郵件,但我不是這個專業的,所以只是掃一眼而已,但感覺這種做法應該是挺好的。同樣的,華為也自己研發了ERP系統………